? 2015年8月1日,深圳市發布施行《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管理辦法》,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類,鼓勵有處理條件的住宅區等場所分廚余垃圾。至此,我市生活垃圾分類正式從試點跨入全面推行。
? 《管理辦法》施行以來,市城管局分類中心做了諸多探索與嘗試,取得一定的進展。
? 一是推進生活垃圾前端分流分類體系建設。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廚垃圾等分流分類體系,目前日均分流處理1200噸以上。預計3年內達到3000噸/日,將有效緩解末端垃圾處理設施的壓力。
? 二是深入推進市民踐行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創新便民參與平臺,持續開展“資源回收日”活動,促進市民養成分類暫存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每周六定時定點投放的習慣。建立“互聯網+分類回收”模式,聯合互聯網企業探索智能化垃圾分類運營管理服務。格林美公司“回收哥”平臺已注冊用戶8萬多個,回收各類廢品2700噸。同時,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微信等各類媒體廣泛宣傳引導,發動社會公益組織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和減量知識普及度明顯提升。
? 三是率先推進機關、學校及企事業單位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力推行電子化辦文、紙張雙面使用、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積極創建“低碳節約型機關(企業)”。城管、教育部門聯合推進學校垃圾分類教育實踐,編制印發不同學齡階段的專題知識讀本,開設常態化主題班會課和社會實踐,引導全體師生身體力行垃圾分類。
? 四是推進生活垃圾干濕分類處理體系建設。針對我市生活垃圾有機質和含水率高的特點,率先開展了生活垃圾超高壓干濕分質分類處理試驗,通過機械設備將原生垃圾分成干濕兩類組分,濕組分就地生物處理,干組分進行焚燒處理,減少50%的焚燒處理量,2016年通過住建部的科技成果鑒定。
? 下一步,市城管局分類中心將貫徹落實書記關于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推行“社會化分類和專業化分類”相結合的“雙軌”戰略,構建生活垃圾“源頭充分減量、前端分流分類、中段干濕分離、末端綜合利用”的深圳模式,努力打造全國垃圾分類先鋒城市。